文章资讯

默读小说人物简介-默读priest人物关系阅读

zhuql08-19言情小说35

《默读》是由Priest创作的一本破案耽美小说,骆闻舟和费渡是故事的主角,在默读小说中一共出现了98个具体人物,包括主角、配角、路人,不包括一笔带过、没有台词的路人,这些人物,我们不说主角,仅仅是有一句或是几句台词的路人,都各有其特点,饱满充实,有血有肉。东东小说网为大家具体分析默读priest人物关系阅读。

默读小说人物简介

《默读》行文至此,一共出现了98个具体人物,包括主角、配角、路人,不包括一笔带过、没有台词的路人,比如第一卷第一章与张东来交流生命大和谐的“***”,不包括一些有台词但无正面镜头的人物,不包括以群众演员参演的人物。这些人物,我们不说主角,仅仅是有一句或是几句台词的路人,都各有其特点,饱满充实,有血有肉;那些通过或语言描写、或动作描写、或形象描写的人物,仿佛一卷生动真实的巨型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铺展开来,细细品味之下,整体上壮观恢宏,细节处动人心神。有些人物是浓墨重彩,有些人物是素笔轻勾,然而无论哪一种,当你读到关于他的描写时,都会感觉那些文字有如实质,那个人物跃然眼前。好了,这么干夸不用实际例子来说明那是耍流氓,***就让我们***《默读》人物谱,一起来感受其内在魅力吧。

第一卷:于连

这一卷包括主角在内,有台词的、有正面镜头的一共出现了41个人物,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以群众演员形象出现的、有各自台词、没有具体身份和形象描写的人物。先抛开主角和主要配角不说,单说那些只有一句或几句台词的人物,皮皮就刻画得非常生动形象,通过他们的台词,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副众生百相,一幅纯人物的清明上河图。

举几个例子:

描写何忠义的:

“整个人好似一团洋溢的青春,就着余晖弹进了店里,他皮肤黝黑,一笑一口小白牙,活力十足地跟店员打招呼”。

看这几个关键词,“一团洋溢的青春”、“弹”、“活力十足”,尤其是这个“弹”字,用得简直是妙不可言,倘若这句要拿来考试,这一个“弹”字大概可以延伸出无数题型,这一字之妙,非细品不能体会,仿佛换任何一个字,都不能还原那一天、那个傍晚的活泼少年形象。只这寥寥几句,一个鲜活、灵动的青春少年形象就跃然眼前,而就在同一章的结尾,却是他无辜惨死的可怖描写。一静一动、一生一死的苍凉恐怖对比,更反衬出这一刻的何忠义的美好与活力。

而这些描写更是深深地透出了何忠义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内在,他有十万块、对他而言是“巨款”的债务,他有常年需要透析、大量金钱支出的母亲需要照顾,他与一群来自这个社会底层的同类租住在整个城市最糟糕的区、整个区最糟糕的地段,但是他依然这样快乐、这样充满活力,因为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善意的向往,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对他接触到的人也抱持着最善意的想法。

然而,他对店员那句“拍歪的马屁”却暴露了他的天真,他对人心从不了解,他以为所有工作的人都希望生意兴隆,就像他一样,生意兴隆他就有更多工作可以做,就能拿到再多一点钱,早点还清债务,多给母亲一点照顾。所以,这一处描写,是皮皮隐藏最早的伏笔,她笔下的何忠义在母亲的教导下,善良,实在,却不识人心险恶,于是他就这样,死于天真,死于人心叵测。

这样一个人物,在第一卷中,正面镜头仅仅只有这么一小段,甚至连个配角都算不上,如果说他是第一卷的主要人物,还是因为他已经成为一个死者的关系。可是就这么一小段,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却无比鲜活生动。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我们不说主角,甚至不说那些主要配角,仅仅就是一个这样的小人物,会让你觉得“干枯”、“僵死”吗?

再来看另外的例子。

我印象极深的还有一段,骆闻舟单刀赴会那一章,他先是通过众多***司机打探陈振下落,就这一段,有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司机:

“一个牌运颇佳的中年人骂骂咧咧地把扑克往车盖上一砸,笑出了一口里出外进的大黄牙:‘***,怎么样,服不服,掏钱!’”

两个动词,一句***,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形象气质不佳、追求也不那么高的底层***司机形象。一个纯粹的路人,却代表了在场这些司机的普遍内在与形象,这些人平时小心机小心眼算计得精滑,但是实质上还是单纯质朴的,他们对“养眼”的骆闻舟的那一套说辞能够很快就相信,一支烟就能让他们放下防备,一点钱就能让他们尽力相助。大黄牙的中年人的那一句描写,铺垫出了后面骆闻舟的一系列行动。极富市井气息的一句描写,回味起来,只觉精彩而又接地气。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张东来的律师,那位在张东来的车上发现重要证物——那根领带的刘律师,他从出场到最后去警局配合调查,态度与语言的前后***反差、起伏变化,连起来看,非常有趣。这个对比描写,让这个人物看起来像一个3D动态的表情包,莫名喜感又充满了凡俗气息。第一次出场时他的倨傲,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信与志得意满,对客户的小心翼翼信誓旦旦,一个“假笑”,一个“喋喋不休”,就将这些内在的东西表现得淋漓尽致;张东来送他去地铁站、他在这个过程中无意间发现张东来车上的领带的这一段描写,私以为这一段的惊心动魄丝毫不逊于骆闻舟的那场打斗戏的精彩。刘律师的心理描写,发现领带之后的一系列对他内心惊诧的形容,以及他对张东来的一些脑补,深化了这个人物的胆小与他身为法律人对罪证不能视而不见的矛盾,“一阵夜风吹过来,刘律师这才发觉自己的后脊梁骨已经湿透了。”,所有惊心动魄,最终以这样一句收尾,恰到好处,引人回味;而在最后他选择将证物交给警方时,对陶然“絮絮叨叨”、“瞻前顾后”的这段侧面描写,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刘律师这个人的性格,有身为普通人的正义感,但也有出于对自己职业保全的担忧,还有对整个事件的顾虑。总之,这些着墨虽不多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遇到这种堪称重大事件时的不普通的表现,这些或是心理描写或是动作描写的句子,让我深深觉得,皮皮对于各层次人物心理的把握与表述,并非浮于表面,而是一种经过了琢磨之后的深刻了解并理解的通透。

在第一卷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肖海洋,表面木讷、刻板又教条,但他一旦谈及自己专业相关,极快的语速、自如的表情,马上成为一个貌似干练的刑警;比如王洪亮,几笔浅淡勾描,一个脑满肠肥尸位素餐然而内里心狠手辣、胆大包天、违法乱纪、无恶不作的形象就出来了;再比如马小伟,底层的有极多不良习惯的边缘少年;于磊,市井当中略带无赖气息的老油条;吴雪春,一个挣扎于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善良无助的风尘女子……最初看时,恍然不觉,如今回顾,那些人物,如同快速掠过的定格镜头,他们的脸,他们的内心,通过皮皮的文字,真实地浮现于读者眼前。

凭良心说,这样的描写,漂不漂亮?精不精彩?41个具体人物,我每一个都细细看过,这些人物,正如我前面所说,宛如一副众生百相,没有哪两个人有任何的相似之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行为特点。你通过这些描写,展开想象,便仿佛能还原出每一个人的形象来,或阴险,或狡诈,或刻板,或正义,或卑微,或胆怯,或八卦,或好/色,或市井,或脑残,或善良,或尽职、或愤世嫉俗、或高贵冷艳……没有一个人是模板打造出来的形象,哪怕是咖啡店员,哪怕是送花小妹,哪怕是出租车司机,哪怕是特殊场所的服务前台,每一个人,都有其自有的形象特点。仿佛他们真实的存在着,这样的表现就是他们真实的性格,仿佛这就是一幅写实的画卷,真实地还原了一个平凡的世界。短短三十二章,有的人物只是刹那闪现,也以其自有的特点留存在读者眼中,这是文字的魅力,也是作者的笔力体现。

这些还只是路人一样的角色,关于主角和重要配角的精彩描写,就更多了,他们的表情、语言、动作,甚至是衣着,皮皮都在用心描述,用以表现他们的个性、心理、爱好等等,这样的词句太多,若一一表述评价,恐怕一万字都要打不住。这些主要角色,就留待以后,慢慢剖析吧。

而除了人物描写的精彩,皮皮对于小动物的描写也让人十分喜爱。骆闻舟路上偶遇的大黄狗,骆闻舟家里养的骆一锅,有一种超越物种的灵性然又带着其动物本能的天然单蠢,几句以动物角度、动物口吻的描写,时常让人忍俊不禁,不自觉的便爱心泛滥。——不过皮皮到底对狗有什么偏见和误解?对猫又到底是有多么偏爱?这每一本书当中都能感受到的执念啊。

第一卷的分析最后,我再插入两处类似伏笔的细节分析:

一是费渡的心理咨询师,费渡在白老师这里曾经有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无效治疗”,白老师也因此主动想要中断对他的治疗,但费渡却没有同意,并且还把咨询费用主动“翻了两倍”。最初我以为费渡只是懒得换另一个心理医生,直到现在,我才发现,他留在白老师这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白老师的爱人——潘云腾。“他耍了些小手段才得以投入其门下的导师潘云腾”,这是目的之一,其他目的么,还有待观察。还有一个问题是,费渡读研究生为什么选择的专业是“犯罪心理”相关呢?从最新的更新内容来看,费渡读研究生、***市局,非常明显的,是有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这个目的,我倾向于是调查多年前的某些事情,或者是制止将要发生的某些事情。至于具体的内容,还是要有待观察。

二是有声书平台的投稿者,统一被称为“领读员”。“领读”这个词,我之前虽然提过,但一直是忽略的,如今回顾,这个词,真是充满了某种控制的意味啊。

第二卷:亨伯特

这一卷当中,不包括上卷中已提到并统计过的,一共出现了37个人物,这37个人物不包括只有名字没有台词的、只有台词没有正脸的人物,依然是相对比较具体的人物。其实这一卷相较于第一卷而言,从观感上来讲,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整体气氛阴冷又残酷,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悬案当中,有太多令人撕心裂肺的细节。而那些作恶的人,毁掉了无数家庭、无数小女孩的人生之后,却依然不能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这种感觉让人如陷泥潭,绝望的窒息,无奈的压抑。但是这些观感,并不影响我对人物的评价,正是因为人物、情节塑造的成功,才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例子:

苏落盏。这是一个披着天使面皮的魔鬼,她有着纯真美好的容颜,“脸颊丰腴”,眼睛“狡黠而美丽”,“亮晶晶的樱桃红色”嘴唇,“笑靥如花”,声音“很脆很嫩”。十岁出头的、天使一般的小女孩,谁能想到她会是心思歹毒害人无数的魔鬼呢?所以曲桐轻易地就相信了荒山野岭里出现的“叔叔”,所以晨晨轻易地就被她带回了家里。可是,当她剥下这一层画皮,其后的面目却是极为可怖的,“冰冷的眼睛像某种险恶的冷血动物”,她挥刀砍向晨晨的时候,甚至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与半分的人类对同类的起码的怜悯。这种反差极大的描写,让苏落盏这个小女孩的角色瞬间充满了张力,让人无法相信,一个仅仅十二岁的小女孩,可以恶毒狠戾到如斯程度,也让人对这孩子的一生,充满了无奈的绝望。

自出生始就深陷于剧毒的沼泽当中,自然是开不出纯良的花朵的。皮皮笔下的苏落盏,严重超过了我对现实生活当中十二岁女孩的了解,我眼里的小女孩,是晨晨那样的天真乖巧,是曲桐那样的机灵无畏,是邓颖,是郭菲,却独独没有一个像苏落盏这般,宛如一朵盛放的毒花,看起来万般娇柔美丽,内里却是暗黑剧毒。这***的反差,强烈地反映出了生活环境对一个人心理成长的至关重要性,也再次彰显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用心程度与塑造功力。

苏落盏因为家庭与经历的原因,她的心理格外早熟,所以她的外貌看起来有一种不符合她年龄的妩媚,她的行为有一种超乎寻常人类的残忍,她的心理有一种超越她年龄的狡诈,普通的警察从她这里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但是这种早熟仍是受限于她的年龄与她有限的阅历,所以费渡能够轻松地卸下她的心防,从她的刀下救下晨晨,也能从她的口中了解一些这个恶魔家庭的蛛丝马迹。不符其年龄的早熟与盲目自信的天真,这二者之间一点微妙的平衡,我以为皮皮把握得非常精确,让人看完这个人物的相关描写之后,既不会有“这个孩子不符合她实际年龄”的感觉,也不会认为她后来与费渡的交心太过天真。

这一卷还有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郭恒,两鬓斑白,身背佝偻,唯有眼神,还带着二十年都不曾熄灭的执着与希望;比如在人质绑架案中的胡老师,本是弱质女子,却在危急关头镇定地交给学生报警器,然后慨然又无畏地扑向绑匪,试图以自己的肉身挽救一车学生;比如存在感极其强大的潘云腾潘教授,“他的眼神并不强势,也不犀利,却有一种特殊的存在感,好像一根极细的针,能无声无息地穿透人的毛孔。”,“朴素”,“温和”,这一系列的描写,竟然让人无端觉得这个角色非同一般,平凡的面目之下,仿佛蕴藏着强大的未知的力量。……

依然还是同上一卷的感受,所有人仿佛都是你身边的人,他们平凡普通,他们面目温和,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复制于另一个人,他们有各自的属性,好像这书中便是一个世界,他们理应就这样生活,他们的存在无比自然,没有任何描写出来的僵硬与虚假,仿佛他们天生如此。

这一卷同第一卷一样,皮皮依然埋下了无数个未解之谜的地雷,不引爆也不排除,就这样留在这里——我觉得这是一个阴谋,皮皮一定是要等到最后,一并点燃所有的地雷,把我们这些可怜无辜的读者统一炸成一把炫目的烟花,集体给发送到“恍然顿悟”星球上去。这可真是太可怕了,我怕真相来得太凶猛,到时心脏承受不了它的袭击……

神秘的朗诵者是未解之谜,向马小伟出示手机信息的那个人是未解之谜,陈振的死是未解之谜,何忠义的手机最后一条短信是未解之谜;苏落盏全盘了解其母当年作案手法的渠道是未解之谜,许文超与郭恒之间的交流是未解之谜,许文超参与进此案的真正动机还是未解之谜;费渡母亲的***是未解之谜,费渡父亲的车祸以及他在滨海地区的事情、他曾有的过往是未解之谜,曾经控制费渡的人是未解之谜,费渡追查这一切的源头是未解之谜,费渡与潘云腾的交情是未解之谜……所有的未解之谜组合成了一个超级***的谜团,在迷雾之后若隐若现。悬念铺设得惊心动魄,令人欲罢不能。

除了对人物精心的塑造描写之外,皮皮对于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也是十分细腻全面的。在重看一遍的这个过程当中,我感觉自己仿佛是在俯看整个燕城及其周边的巨型沙盘地形图,这些描写,没有太多啰嗦语言,一些地名,加上一些方位描述,便让人如临其境,清晰明了。比如文章最开头关于南平大道的那段描述,一条宽阔的大道,仿若天堑,隔开的不只是繁华与贫穷,还有阶级与层次;骆闻舟以高超车技行驶于窄街陋巷中那段描写,又再次深化了繁华都市中孤独的贫民区的盛况。相信每个城市中都会有这样的角落,然而我们路过时只有捂着鼻子快速通过的感受,从来没有用这样飞扬的文字去描述它的心情,所以当我在看到皮皮这样的文字时,只觉熟悉与无法言表的赞同。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与皮皮这样的作者之间的差别,同样是看到生活,我有时可能想要表达的只是心情,而皮皮把它们化为文字,化为实质,展现给每一个人。

这是真实的描写,这是真实的感悟。

这些描写存在于《默读》的每一处,字里行间都显示出真实生活的痕迹。再比如,费渡带晨晨下楼买东西的那一段,对陶然所住小区的描写。

“石凳是围着一个早已经干涸的荷花池摆开的,烂泥和枯枝败叶中间竖着一个铜像,铜像造型抽象,雕的是个什么玩意,肉眼基本分辨不出,但有一面磨得很光,能从上面看到扭曲的人像虚影。”

“这老旧的小区四周没有院墙,几栋楼混在一起就自成一帮,与车水马龙的大街边界暧昧,附近有一个公交车站点,因为早年规划失当,已经侵入了小区内部,不少人在灌木丛外排队,一拨一拨来了又走,几个临街小店的生意相当兴隆,此时正好临近中午,几个小吃摊前已经有人站着等位了。”

看这一段,这样的一个小区也许在现实中未必真实存在,但是,皮皮却用文字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真实的、接地气儿的、充满人间烟火的地方,真实的好像这个地方就在某个城市之中,转个弯过去,你就能看见这样的一处人间烟火。倘不是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如何能够写出这样富有人情味道的文字?文学作品的情节固然多数是来自想象,但更多的细节是无法单靠想象来完成的,它依然要依托于真实的生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所以,一篇作品是能够真实地反映一个作者的阅历与其在生活中的真实所感所见的,脑洞固然可贵,来源于生活的点滴,却更容易让读者心生亲切与认同感。这样的文字,如何能够被评价为“干枯”呢?

第三卷:麦克白

本卷目前刚刚开始,仅仅十二章,不包括之前所有已提到人物,已经出现了20位新人物或相关路人。本卷一开始,故事就十分吸引人眼球,豪门恩怨,财产纷争,富豪***,家族情仇……各式人物粉墨登场,实力演绎什么叫做闹剧。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周家次子——小骷髅精周怀信了。此人画风十分清奇,大有要与本文著名脑残张东来一决高下的决心,豪门出身,却并没有***家族企业,反而是选择了高尚的艺术事业,所以其打扮也就十分的“艺术”:

“他身上穿了一件不知道画了些啥玩意的T恤,外面套着一件西装式的马甲,马甲有到他膝盖那么长,两边开到了腰部,活像前后挂了两片屁帘子,右耳上自耳廓往下,打了七八个耳洞,挂满了金属环,厚重的眼线盖在眼皮上,这会已经哭花了,晕出了一对骇人的黑眼圈。”

与张东来当初“挂了一身鸡零狗碎”“五颜六色的鸡冠头”的“非常时尚”的形象相比,周怀信的这个外在形象毫不逊色,甚至还要略胜一筹。这还不算,小周先生对于艺术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理解与追求,虽然不能取悦大众,但是他依然自满于自己的“你那过时的审美肯定吃不消我这种前卫的风景”,很是让人惊叹其强大的心理素质与自信心。

不过小周先生也并非是时时都这么游离于大众之外的,他能看懂胡震宇的用意与他当时的表现,也充分说明了他的智商应该是高于张东来的(为什么总是拉张东来来躺枪呢)。但小周先生到底不是整日浸淫于商场的一干人的对手,他在周怀瑾被绑架的这个过程当中,是否有被人利用的嫌疑,也未可知。也就是说,前卫的艺术家小周先生到底还是天真的,在他一身精心勾描的画皮之下,我还感受到了一丝罕有的人情味道,他对周怀瑾的关心与危急时刻本能地挡刀,我是真心相信他心内的那份亲情的。

这个人物形象我以为是塑造得十分有趣的,有偶尔的精明也有自大的天真,有发自肺腑的亲情也有对亲情背叛的激愤,他情绪不稳,他娇柔病弱,他理直气壮,他胆怯畏惧……这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杂糅了许多奇妙的特质于一身,虽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因其夸张的行为表现,让人对他印象深刻。相比之下,同期出场的胡震宇等人,就没那么强烈的存在感了。

《默读》行文至此,正式出场的富二代总共就这么三位:费渡,张东来,周怀信。费渡我们不说了,他背后的故事与他的心理、秘密、性格都有待情节进一步发展才能被逐渐发掘、证实;而张东来这个人物,是比较典型的被惯坏的无脑纨绔子弟,爱玩,没心机,无所畏惧,但又有所忌惮,对待□□毫无节操可言;周怀信,“不肖子,边缘人,跟整个周氏格格不入”,但他依托于周氏之下又有着自己的事业,他对世界有着另类的理解,性向成谜。

三个几乎是同样出身的二代,有着不同的思想与风格,一个活得隐忍,一个活得哲学,一个活得艺术。这几位二代,没有被塑造成千篇一律的纨绔形象,各有其内在的特点,一样的奢靡,不一样的精神世界。

对于其他人物,我就不再一一举例说明了,以上这些人物,足以让我们知道皮皮对于人物塑造的功力。98个具体人物,每个人都能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描写,表现出各人的性格特点、身世背景、内心特点等等,文字是扁平的,然而其所展现出来的画面,却是如此的形象、立体。这98个人物,出身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性格不同,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篇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文章,是因为他们在其中表现出的非凡魅力,他们组成了《默读》的独特空间与世界。如果说剧情是骨,这些人物就是血,是肉,是流动于其中的生命,这生命如此鲜活,以至于让我觉得,《默读》这个世界是真实地存在于宇宙苍穹。

作者的能力无法以一言概括之,它更多地体现在字里行间,非细细品味不能领会其真谛。盲目地称赞或批判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不客观不公正的,所谓没有深入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真正地体会一篇作品,就不应该随意地评价它的优劣。这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不尊重,对作者也不够公平。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已经足够平静,网络的发展让人人都有机会对任何事物发表看法与评价,但是,看文到底也还算是读书人的事,让我们多少保留一点读书人的节操,客观真实一点,别用主观行为去盲目否定一个作者,一部作品。“干枯”“僵死”这样的说法,从前面这些事例足以证明,是不负责任的,甚至是恶意的,这样不好,对自己、对作者而言,都太不尊重。

当然,从客观角度出发,皮皮的文字肯定不是完美无缺的,她有自己的不足。比如第一卷中,对赵浩昌的性格挖掘,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意思,这点意思虽然在后面有“我跟谁同桌吃饭”的惊魂一问,但是还是让人觉得在整体上,缺了那么一点令人拍案的惊艳。

但是总体而言,我还是觉得《默读》实在太漂亮太精彩了,不单是文字、剧情所体现出的这种魅力,还有这篇文章折射出来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一些思考,还有它传递的正能量:

“我们不断追溯与求索犯罪者的动机,探寻其中最幽微的喜怒哀乐,不是为了设身处地地同情、乃至于原谅他们,不是为了给罪行以开脱的理由,不是为了跪服于所谓人性的复杂,不是为了反思社会矛盾,更不是为了把自己也异化成怪物——

我们只是在给自己、给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期望的人——寻找一个公正的交待而已。”

我是如此的喜爱《默读》的这段文案,以至在评论中许多次都要引用这一段话,用以自省,也用以说明,《默读》时刻在提醒我们的东西。许多时候,这句话让我能够更理智客观地看待一些新闻事件,能够从更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从更多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是《默读》带给我的,这是它于我的意义。

而《默读》真正蕴含的意义,其实我还是没有真正领会到,也许它寓意的是通过名著体现犯罪案件的过程,是隐藏于这个世界黑暗处的危险与罪恶,而每当案件破解、昭昭于世时,便是朗读的存在。随着费渡与市局的交流益深,隐藏在背后的秘密也开始逐渐露出端倪,当年的五位警察——应该都是警察,张局、陆局、潘云腾、杨正锋,以及另一位不曾露面的人物,他们在风华正茂时一定都曾热血激扬过,都曾为了理想、为了还世间、还平凡人一个公道努力过。潘云腾之前也是刑警,但是,可能因为他对程序与框架不能真正地伸张正义而愤怒过、不满过,所以,他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去燕公大教书,研究犯罪相关心理学。我从不相信理想会死,潘教授也是一样,他的理想不会死,我不相信他会放弃自己对于正义——实体正义——的追求,他只是以另一种方式,更加隐蔽地去研究,去追求了吧。但是,“在实体正义不能完美实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遵循程序正义,因为这可以确保在一个更广大的基数上,实体正义得以实现。”(引自知乎),一味追求实体正义的结果只能是伤害更多的群体,对于社会的良序发展毫无助益。——以上只是个人猜想及感想,潘教授不一定就是那个为了追求理想却反而悲剧地走上了犯罪道路的朗诵者亦即BOSS。

假如是这样的话,我还是得感慨,过于执念理想化的人生,有时也是悲剧。

这五位前辈,想想也是唏嘘,张局因为张东来事件受到连累,提前退居二线;杨老死于通缉犯的刀下,临终都未能破解他惦念了二十年的迷案;潘教授的理想与现实发生了碰撞,所以转行教书去了;唯有陆局,依然老当益壮地奋斗在追求程序正义的正路之上。而最后一位并不知道是谁的人,我们对他不得而知,也许,他才是那个隐藏的BOSS?——脑洞一时收不住。

以及提及多次的“画册计划”——犯罪心理画像研究计划,这个恐怕是贯穿全文的一条重要线索,也可能是未来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费渡对这方面研究的逐渐深入,他可能会揭开更多的秘密。比如今天骆闻舟提到的那位“画册计划”的灵魂人物,他曾是一位执法者,却因为过于执着实体正义,而陷入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迷障,成为了可悲的犯法者。——这些依然不能确定其真实性,也许这位灵魂人物只是一个启迪者,并不曾亲手犯罪,也许这位灵魂人物意念强大,他的思想仍然在影响着他当初的学生,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些案件。而杨正锋临终前留下的那句遗言,或许就是他当时已经发现了某位老朋友的某些端倪。

可是,费渡要追查的,到底是什么人,或者是什么事件?他父亲车祸前后,他究竟查到了什么呢?范思远,又与“灵魂人物”、与潘云腾他们,有什么的交集过往呢?这些,还依然是未解之谜。

光明与黑暗,是永恒存在的主题,它们彼此依存,是敌对的,也是共存的。也许便如本文的主题,默读与朗读吧,一个潜藏,一个外露,在一切真相揭晓之前,我们无法说,哪个才能代表真正的正义。但是社会的进步发展,不能依靠个人的情感与意志来完成,它需要的是合理的秩序。秩序是要不断完善的,“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实现的基础,其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实体正义。程序正义也许可以造成某个个案的实际不正义,但是却可以促进程序的完善,让更多的个体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的实体正义。”,“我们在遵循程序正义的过程中,不断纠正我们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向实体正义逼近,有时候一时的冤错,是为了更长远的正义。”——引自知乎。

推荐阅读指数: ★★★★★ >>全文在线阅读<< 安卓客户端阅读 苹果客户端阅读